胖圆圆咯(^_^)
80后是指在1980年代出生的人群,他们的童年时光大致在80年代和90年代。在那个时代,电子游戏刚刚兴起,而大多数80后的童年游戏活动主要是在户外进行的。以下是一些80后小时候常玩的游戏:
1. 踢毽子:这是一种用脚踢一个装有沙子和鸡毛的毽子的传统游戏。孩子们会在街上或者庭院里聚集在一起,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多次地踢毽子,看谁能持续时间最长而不让毽子掉落。
2. 跳皮筋:这是一种需要柔韧度和协调性的游戏。用一条橡皮筋在地上形成各种图案,孩子们必须通过跳跃的方式将皮筋一步一步地踩进去,不让它滑出去。
3. 拔河:这是一种团队竞技游戏,分为两个队伍,通过拉着一条绳子在中间线两边进行对抗。队伍要协作,用力拉绳子,看哪一边能把对方队伍拉过中线。
4. 捉迷藏: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游戏,在室内或者室外都能玩。一个人负责数数,其他人躲藏起来,数到一定数字后,数数的人开始寻找别人的躲藏地点。最后一个被找到的人成为下一轮的数数员。
5. 板凳游戏:这是一种需要速度和反应力的游戏。将一些板凳排成一排,孩子们必须迅速地跳到板凳上,但是板凳的数量总是比玩家多一个,所以最后一个人站在地上被淘汰。
6. 做游戏:80后小时候的游戏创造力很丰富,他们会自己发明一些有趣的游戏。用纸片和竹签做飞机,利用椅子和床做出马车,模拟玩家是骑士或者公主的情景游戏等。
80后小时候的游戏更多地注重于集体互动和想象力的发挥,注重于户外活动和体力的锻炼。这些游戏不仅带给他们快乐,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。
寒風瀟瀟
8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有:
1、老鹰捉小鸡:老鹰捉小鸡,俗称“黄鹞吃鸡”,又叫“黄鼠狼吃鸡”,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,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。这种游戏,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,培养学生合作练习,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。
2、跳皮筋:跳皮筋,也叫跳橡皮筋、跳橡皮绳、跳猴皮筋,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,流行在20世纪50至90年代。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,长3米左右,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,即可来回踏跳。
3、跳房子:跳房子,也叫跳飞机,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,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,趣味性、娱乐性极强,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。
4、丢手绢:丢手绢,又叫丢手帕,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。开始前,准备几块手绢,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,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。
5、滚铁环:滚铁环,旧时传统儿童游戏,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。玩家手捏顶头是\"U\"字形的铁棍或铁丝,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。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,滚动时更响亮。
于蟹蟹
有如下:
1、跳皮筋
跳皮筋,也叫跳橡皮筋、跳橡皮绳、跳猴皮筋,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,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90年代。2、打弹珠
打弹珠,又叫“弹玻璃球”、“弹球儿”、“打珠子”、“打玻璃珠”,一种流行于20世纪下半叶的儿童游戏。弹玻璃球,应该是一项世界性儿童游戏,各国儿童都会玩儿。3、翻花绳
翻花绳,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。在中国不同的地域,有不同的称法,如线翻花、翻花鼓、挑绷绷、解股等等。4、老鹰捉小鸡
老鹰捉小鸡,俗称“黄鹞吃鸡”,又叫“黄鼠狼吃鸡”,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,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。这种游戏,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,培养学生合作练习,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。5、斗鸡
经典玩法: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,把一条腿抬起来,放到另一条大腿上,用手抱着抬起的脚,单腿在地上蹦。玩的时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,可以进行单挑独斗,也可以进行集体项目,以脚落地为输。
明年今日
八零后小时候玩的游戏有:跳皮筋、扔沙包、老鹰捉小鸡、捉迷藏、踢毽子等。
1、跳皮筋
那会儿几个小朋友一起玩,一级一级的跳,能跳过最高级的都会觉得特自豪。2、扔沙包
缝一个四方布包里面装点儿沙子,两边各站上一个人,然后两边分别扔向中间的人,中间人闪躲,被沙包碰上的人就输了,就替换扔沙包的人。3、老鹰捉小鸡
一个小伙伴当老鹰,一个当鸡妈妈,其它都是小鸡宝宝,然后老鹰就开始跑着抓小鸡,鸡妈妈必须护到最前面,后面小鸡们都跟着跑起来,一般选的老鹰个鸡妈妈都是体力最好的。4、捉迷藏
一个人负责找,剩下的负责藏,那会儿大家都是只要能藏的地方都往里面钻,不管干净不干净。5、踢毽子
把几根鸡毛缝制在一个贴片上,然后就开始用单脚向上踢,那会儿谁踢的越多就觉得好自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