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后的游戏有很多。在80年代和90年代,电子游戏刚刚开始在中国流行,因此80后的人们主要玩的是经典的家用游戏机,如红白机和世嘉的Mega Drive。这些游戏机有很多经典游戏,例如《马里奥兄弟》、《魂斗罗》、《超级马里奥》等。
80后的人们也喜欢玩纸牌游戏,如五子棋、象棋和扑克牌。这些游戏可以在家庭聚会或与朋友共同享受。
在电脑游戏方面,80后的人们最常玩的是经典的角色扮演游戏,如《仙剑奇侠传》系列和《金庸群侠传》系列。这些游戏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画面而受到广大玩家的喜爱。
80后的人们还喜欢玩街机游戏,如《魂斗罗》、《拳皇》和《合金弹头》等。这些游戏可以在游戏厅中找到,并且许多80后会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来玩这些游戏。
80后的游戏种类繁多,从经典的家用游戏机到纸牌游戏和电脑游戏,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去娱乐和放松。
跳皮筋
跳皮筋,也叫跳橡皮筋、跳橡皮绳、跳猴皮筋,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,流行在20世纪50至90年代。
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,长3米左右,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,即可来回踏跳。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,亦可分两组比赛,边跳边唱非常有趣。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,其他人轮流跳,按规定动作,完成者为胜,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,就换另一人跳。
一、跳皮筋
跳皮筋是女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游戏。首先准备一条长长的细绳,最好有弹性,两端打个死结。一般由两个女孩用腿或者手架住皮筋两端,形成一个细长的长方形,其他女孩按着一定的要求边唱边跳。
二、贴烧饼
贴烧饼,其实就是贴墙倒立。一个孩子紧贴墙倒立,双腿稍打开,另一个小孩也倒着紧贴上去,双腿搭在前一个孩子双脚中间的那块空墙壁上,就像一个饼子、一个饼子摞在一起,看哪个队贴的多,维持得久。
1.跳绳这可不是说现在的跳绳,现在的跳绳绳子都先进不少,童年时候我们用的绳子是一根大麻绳。玩家分为两种,有两个人抓住绳子的两端,用力旋转绳子,使绳子旋转起来,其他人按先后顺序进入绳子中间,随着绳子的跳动,自己也跳起来。如果被绳子碰到就为失败者,就会成为旋转绳子当中的一个。另一种玩法是可以同时有几个人进入绳子中间。这种游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游戏。
2.拍纸牌 拍纸牌也是当年我们这些80后课余的经典游戏。在我们河南开封,也称为“摔洋牌”(方言)。大家将一些不用的纸叠成三角形或者四角形,然后用力在平地上互相击打,被打翻的一方判负将输掉一张纸牌。这种游戏一方面需要很大的臂力,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聪明智慧,方能获胜。
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来了解下80后的童年是怎样的,80后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,有的也只是黑白电视,条件好的还可能会有彩色电视。
所以80后那会喜欢玩跳房子跳皮筋,捉迷藏,还有堆稻草堆,或者到小河里抓泥鳅,大家玩的很高兴,随便玩一个游戏都玩得不亦乐乎。